首页 >资讯
2016年上海将从三方面推动罕见病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5/12/07

罕见病又称孤儿疾病,是指发病率低、比较少见的疾病。记者5日从2015上海市罕见病/孤儿药学术年会上获悉,2016年上海将从三方面进一步推进有关罕见病事业的发展。

据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建议,我国罕见病定义为患病率低于50万分之一或新生儿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的疾病,按此统计,中国罕见病患病人数达到1680万。然而罕见病种类繁多,加上发病率不明、检测能力低下、研究投入不足以及社会保障难以覆盖等,给罕见病患者和家庭都带来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尤其是50%的罕见病在儿童时期发病,使其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一系列问题。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磐石在会上表示,尽管近年上海在罕见病领域已经做了一些努力,但是还要进一步予以推进,2016年将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争取在明年一季度建立2016年版上海市罕见疾病名录,该目录主要是经由专家筛选、可诊断可治疗的罕见病种;二是在上海有能力并热心于罕见病事业的医疗机构中,专门设立罕见病门诊,目前正在进行有关标准设制等工作,三是进一步营造罕见病宣传活动的社会氛围。除了政府层面,联合医疗机构、社会组织,进一步推进全市罕见病知识培训、用药指导、治疗行为、科普教育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重视患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权。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开发孤儿药的成本很高,企业如果不开高价出售可能难以收回成本,对于患者来说结果可能是有药也买不起。在这种状况下,政府所起的主导作用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孤儿药药品法规。例如美国1983年颁布《孤儿药法案》,制药企业在罕见病药物开发成本上可获得50%的税收优惠。截至今年8月份已有497种孤儿药上市,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在1983年前十年间只上市了10个。相应地,欧盟在近10年间的孤儿药数量也快速增长。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溢滔表示,中国尚未设立与孤儿药相关的法律法规,期待相关部门能做好“顶层设计”,更好地推进孤儿药的开发、加强对罕见病患者的保障。

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定国也指出,推动罕见病事业首先离不开立法,其次要先探索可防可治的病种,再者各方主体包括政府、药企、商企、医院、病盟等要共同推进,比如医生在常规看病中要把患者融入进来,多一份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