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39万条数据:3.5亿人在黑暗中挣扎,患者的处境需要被看见!
发布时间:2025/08/09

当我们在阳光下畅谈未来时,有一群人正被罕见病的阴影笼罩。他们的痛苦鲜为人知,他们的挣扎藏在世界的角落。

 

2025年7月14日,波兰的格但斯克大学生物学院分子生物学系和社会科学学院团队在Acta Biochimica Polonica发表题为The rare disease burden: a multidimensional challenge的综述文章,系统性回顾了罕见病给各利益相关方带来的负担。

 

该综述对 PubMed 数据库的罕见病术语进行检索,并对392129 条记录进行严格筛选。

 

本文结合综述内容和患者需求展开论述。让我们来关注全球罕见病患者面临的困境,一起看见那些被忽视的问题。

 

身体的煎熬:被疾病一点点吞噬的日常

 

大多数罕见病的症状在儿童时期便已显现,约 70% 的罕见病会伴随神经退行性病变。

 

“妈妈,我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 深夜里,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低语像针一样扎在父母心上。DMD患者大多数会在10-12岁开始坐轮椅,小小的身躯便要承受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的痛苦,连行走都成了一种奢望。随着病情加重,DMD患者会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身边时刻都需要有人照料。

 

有些疾病发病较晚,例如亨廷顿病,但随着疾病进展,患者最终也逃不过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命运。他们渐渐发现,身体被疾病一点点吞噬,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长年累月的痛苦,让患者倍受煎熬。

 

心灵与社交:看不见的孤独与伤害

 

“你看他那样子,好奇怪啊。” 这样的议论,罕见病患者早已听过无数次。

 

因为疾病太过罕见,周围人往往难以理解,偏见的阴云便悄然笼罩。尤其是那些疾病导致外观改变,或是行为举止异于常人的患者。在街头,在校园,异样的眼光和刺耳的嘲笑都会不期而至。

 

他们被社会视为 “异类” 、“怪人” 。这种污名化就像一把生锈的钝刀,在日复一日的切割中,一点点杀死患者的自信。

 

罕见病患者的生活节奏和健康人截然不同,很难维持正常的社交关系。

 

别人在聚餐、旅行时,他们正在医院的长廊里排队;别人讨论工作、娱乐时,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病情会不会恶化,能不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久而久之,孤独感会越来越深,这种感觉像是被世界遗忘。患者很难找到同样遭遇的人,缺乏提供情感和实际支持的伙伴,让这份孤独愈发沉重。

 

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患者和家属每天都被焦虑、压力、愤怒或沮丧包围。有研究显示,36% 的患者和 19% 的家属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可能永远无法康复时,绝望很容易压垮心理防线。

 

社会的壁垒:融入之路布满荆棘

 

患者的生活被疾病拆解得支离破碎。患有罕见病的孩子,在学校里总是 “特殊” 的存在。频繁的看医生、住院,让他们常常缺课,很难适应传统的教育体系。

 

由于社会对疾病缺乏了解,患者需要不断向他人解释疾病。可孩子哪能说的清楚?在某些场合下孩子可能会被他人指责过度懒惰,甚至被要求做一些有害健康的事情。渐渐地,生病的孩子就被排除在社交生活之外。

 

罕见病患者可能需要经常停下工作去休息,这限制了职业选择。此外,同事缺乏理解会导致患者在工作场所被孤立,从而产生自卑。

 

患者的职业道路常常会受到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巨大干扰。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往往每隔几年就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曾经擅长或者喜欢的事情,巨大的挫败感几乎会摧毁患者整个职业生涯。一些患者会因病丧失部分身体机能,成为残障群体的一员,社会支持(如无障碍设施)的缺失在他们与社会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诊疗的困境:漫漫求索路充满无奈

 

准确及时的诊断对于减轻疾病影响至关重要。可罕见病的诊断并非易事。

 

有调研显示,罕见病患者平均要经历4.26年的时间,才能最终确定自己得了什么病。罕见病患者少,懂罕见病的医生更少。

 

无奈的是,对于超过95%的罕见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

 

此外,患者通常分散在世界各地,而对特定疾病最了解的专家和相关临床试验,可能远在千里之外。交通和住宿费、患者的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阻碍患者接受诊疗。就算有治疗方法,也需要去特定的医院频繁就诊,这样的奔波劳累对于患者和护理人员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尽管罕见病患者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世间也不乏温暖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前行。不少社会组织和患者社群在默默付出,有的为患者提供经济援助,有的给予心理疏导,有的则在医疗资源对接上搭起桥梁。专业的机构网站,例如罕见病信息网,也会及时更新罕见病的研究进展和治疗信息,让患者能随时获取有用的内容。

 

罕见病问题是全球性的,患者的困境需要被看见。

 

你是否也有过因疾病被误解的经历?你认为社会应该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哪些具体的支持?或者你有哪些帮助罕见病患者的小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想办法,为罕见病群体出一份力。

 

(本文写作过程中摘录了部分综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