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剃去长发,她换上一块3D打印的颈椎骨:跳起了另一支生命之舞
发布时间:2025/09/15

腱鞘巨细胞瘤(TGCT)是一组起源于关节滑膜、滑囊、腱鞘周围组织的的有滑膜分化的非恶性肿瘤,病变可以表现为局限型(L-TGCT)和弥漫性(D-TGCT)。具体症状可能因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异,但通常可能导致肿胀、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现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

 

“惊喜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这是然然(化名)在访谈中说的一句话,平静而坚毅,坦然中透着深刻。她曾是舞台上的舞者,而后从事会展策划。从舞者退居幕后,再到罕见病的亲历者,她的人生在疼痛中似乎徐徐转弯。当然,疼痛并没能令她止步,她以一种近乎倔强的温柔为自己、也为生命找到了一种新的、充满了爱与希望的节奏。

 

辗转求医:从误诊到确诊的漫漫之路

 

然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生活中的然然是一位乐观独立的女性,自从前台舞蹈工作转至从事后台会展策划工作。与许多人一样,她从未想过“罕见病”会与自己有关。在她过去的认知中,医院只是感冒发烧时去的地方,甚至连“CT”是什么都不太清楚。

 

然而从2022年起,一场莫名的颈部剧痛悄然降临、打破了这份平静,也渐渐侵蚀着她的日常生活。那时跳跃于皮肉间的钻心刺骨恍若昨日,她苦笑着形容那种痛:“如同桌脚被侵蚀般,头都歪了、即使是手托着也才能勉强站立,一度叫了救护车。”

 

家中没有遗传病史、自己平日也勤于锻炼,那究竟是什么呢?为了解答这一疑惑,然然在工作地当跑了四五家医院,得到的却屡屡是“颈椎病”的诊断单与“正骨”的建议。那段时间她顶着剧痛来回奔波、辗转反侧,仿佛每一根神经都在被烈火灼烧,无时不刻处在焦虑的漩涡之中。直到她回到广州的一家医院经过多次穿刺与一系列影像设备(PETCT,核磁,CT)诊断得到“恶性(破坏骨质)”的结果后,在进一步采用肿瘤穿刺检验(+免疫组化)下,最后得到了疑似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的答案。为了准确结果,在将病理切片同时送去多家肿瘤医院检验,确认结果病种一致。

 

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这种罕见病一般发生于手指和手部的坚实性无痛性肿块,少见于足趾部,其肿块可侵袭邻近骨骼,压迫神经。然然的状况可以说是“罕中之罕”:它长在颈椎深处,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常规情况。“医生告诉我,他一年做几百台手术,但像我这样的,几年才遇到一例。”然然的话语中没有怨愤,只有一份淡淡的释然:“终于知道是什么在折磨我了。”

 

疼痛中的微光:20小时手术与不放弃的心

 

在确诊后进行进一步治疗时,然然也曾有过踌躇和纠结。诚然,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市所聚集的医疗技术更为先进与尖端,周围的人也纷纷建议她前往这两地进行医治。然而,此时然然知道自己身体病情严重,更不用提支撑她动身辗转北京、上海做完手术,于是她选择留在了广州。

 

然然的生长部位示意图

 

在然然住院期间,医生请来了各科室的医生进行分析,就每个部位可能出现什么症状进行尽可能完备的讨论。”最后,当地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结合极少的相似病例与经验,开始制定手术方案,最终决定使用3D打印技术将发病的骨头进行替换。随着在手术前一周最痛的时候到来,她体验到了“所谓癌症人的那种疼痛”,止痛药也失了效用。

 

于是,2023年10月,然然在医院接受了长达20多个小时的手术。为了切除肿瘤,医生不得不取掉她枕骨的一块骨头,再用3D打印技术重建——手术从口腔和后脑勺同时进行,昔日翩翩长发被剃光,取出被侵蚀的枕骨,换上3D打印的人工骨骼。这一图景光是试想便令人望而生畏,未知与疼痛步步紧逼,她的内心却归于一种坦然的平静:“当时我的心态就剩下到听天由命了,所有的交给医生了,只希望赶快把我这疼痛止住。”幸运的是,手术十分成功。

 

然而,病痛的影响并不会止于治疗本身,其所影响的不只是生理,更有心理。在那漫长的术后,然然恢复期时脖子无法转动,肌肉无力,连低头洗碗都要戴上颈托;更难以接受的是,她过去那一头最珍惜的秀发也不得不全部剃掉。“我是一个特别爱美的人,那时候真的很难接受。”她轻声喃喃,语气中依然能听出一丝哽咽与哀伤,“前半年一想到为什么是我生病了,眼泪像自来水一样一直哗哗流。”

 

当然,让她挺过来的不仅是自己的坚强,还有朋友的默默陪伴。朋友常常给与她隔空安慰与鼓励,如转圜于焦虑的漩涡中时那句:“别太放在心上,医生说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些话语与事物如同黑暗中闪烁不断的微光,照亮她最艰难的路。

 

和解与重启:在释然中走向新生

 

 

这场疾病彻底改变了然然的生活态度。从前然然是个完美主义者,容易焦虑,总执着于把事情做得更好,现在她变得更加开朗、“佛系”:“我开始理解了那句话:生命不在于长度,而是质量,因此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了。”

 

“不幸运的是生病,幸运的是遇到了好医生。”尽管未来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医生告诉然然再次手术的风险很大,但她已经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不要复发,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她逐渐正视一切,再一次举起勇气从那片看似无底的漩涡内走出、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奔波劳碌,而是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她依旧保持着对运动的热爱,只是调整心态换了方式:从前是健身、爬山、骑行,现在虽然不能再进行剧烈运动,但仍然可以坚持练瑜伽、慢跑和拉伸来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有趣的是,然然将此事看作是“上天的阻拦”——她曾想要挑战极限运动,而正在计划途中确诊了,使得她无法继续进行。现在,她会开车自驾、与朋友聚会、分享生活点滴,甚至在朋友圈积极展示自己的恢复状态。

 

然然在户外吸收清新空气

 

当然,“让一切发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然然感慨时,眉眼间漾开如水波般的浅浅笑意,平静中自带力量。“特别想谢谢我的医生们,是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柔的耐心,把我从最痛的日子里一点点合力托起来。每一次沟通都让我感到被尊重、被在乎,不仅我的病得到了治疗,生活的勇气也重新燃起。能遇到这样的医生是我的福气。”

 

然然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罕见病患者的治疗历程,更是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心灵觉醒。时至今日,她只是坐在这里,平静地、优雅地向他人讲述着这一切,生如夏花般绚烂,向他人绽放出生命的力量。她让我们看到: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坦然面对,活得明亮、从容而有尊严,并且昂首挺胸地走向自己、走向未来。与此同时,她也更主动地表示,愿意用自己的故事去温暖和帮助更多人,正如她所相信的那样——“让罕见被看见。”

 

本文整理自患者口述。旨在为读者提供罕见病领域患者故事案例,

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