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霍维茨奖揭晓。
今年,这一奖项授予三位在罕见病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他们的研究堪称是从基础到临床应用的典范。
今年的获奖者是凯文・坎贝尔(Kevin Campbell)、路易斯・昆克尔(Louis Kunkel)与埃里克・奥尔森(Eric Olson)。这一奖项不仅是对三人科研成果的认可,更为全球众多 DMD 患者家庭带来战胜疾病的希望曙光。
凯文・坎贝尔(Kevin Campbell)、路易斯・昆克尔(Louis Kunkel)和埃里克・奥尔森(Eric Olson)是霍维茨奖的第119位、第120位和第121位获得者,该奖每年由哥伦比亚大学颁发,以表彰医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在之前的118位霍维茨奖获得者中,有55位随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由位于Xp21.2区域的DMD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的一组累及骨骼肌和(或)心肌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儿多于3~4岁出现步态异常,10~12岁逐渐丧失行走能力,最终在20~30岁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三位科学家的开创性贡献
(一)凯文・坎贝尔(Kevin Campbell)博士:揭示发病关键机制
坎贝尔博士通过研究发现,抗肌萎缩蛋白会与糖蛋白在细胞内形成结构性支架,该支架是维持肌纤维稳定性的关键;支架破坏会直接导致肌纤维不稳定,这一发现为多种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解析、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核心依据。
(二)路易斯・昆克尔(Louis Kunkel)博士:发现致病基因与关键蛋白
1986年,昆克尔博士成功发现引发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突变基因,次年进一步证实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并命名为 “抗肌萎缩蛋白”。这一成果成为人类遗传学领域重大里程碑,为后续DMD研究奠定核心基础。
(三)埃里克・奥尔森(Eric Olson)博士:开拓基因靶向治疗新方向
奥尔森博士率先发现调控肌肉细胞发育、生长与功能的关键分子,并基于此牵头研发DMD及其他肌肉疾病的基因靶向疗法。目前相关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彻底改变DMD治疗领域格局。
这三位科学家的工作,从基因层面的发现,到发病机制的阐释,再到临床治疗方案的探索,形成了一个完整且卓越的研究链条。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DMD的科学认知,更开辟了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有效道路,为全球成千上万受DMD影响的家庭带来了切实的希望,堪称 “从实验室到临床” 模式的杰出典范。随着他们研究的深入推进以及更多科研人员的加入,未来或许能看到更多针对DMD的有效治疗手段问世,甚至有望攻克这一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为患者的生活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
霍维茨奖自1967年设立以来,由哥伦比亚大学每年颁发,旨在表彰医学科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在118位往届获奖者中,有55人后续获得了诺贝尔奖,因而有着诺奖 “风向标” 的美誉 。例如,2009年获奖者维克托・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博士和加里・鲁夫昆(Gary Ruvkun)博士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共同获得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年,知名华人学者陈志坚教授因在先天免疫领域的研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