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13种药物迎新进展;34岁女歌手因罕见病离世;北京2025年罕见病诊疗机构名录更新至74家| 壹周罕见药闻
发布时间:2025/10/26

罕见病信息网隆重推出《壹周罕见药闻》这一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该栏目在每周日更新,以呈现当周罕见病领域的最新消息和下周的罕见病活动预告。我们以更高端、更权威的视角,为您剖析最新、最热门的罕见病信息。

 

罕药快讯

 

01 多系统萎缩药物获批临床,试验即将在天坛医院启动

 

10月2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睿健医药旗下NouvNeu004注射液的I-III期全周期临床试验申请。这标志着全球首个针对多系统萎缩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的细胞治疗产品正式进入临床阶段。此次NouvNeu004注射液 I-III期全周期临床试验的获批,为该“无药可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带来突破性希望。

 

该临床试验将联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共同开展,由神经疾病领域知名专家王伊龙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本次合作以患者为中心,旨在加速新药落地,争取为MSA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此次合作不仅是临床与产业力量的强强联合,更是医学人文关怀与科学创新精神的深度融合。在NouvNeu004的临床获批之际,研究中心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启动前准备工作,预计本临床试验将于今年12月份开始面向全国招募MSA患者。

 

02 特发性肺纤维化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

 

10 月 22 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其口服磷酸二酯酶 4B(PDE4B)抑制剂那米司特(Nerandomilast)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这是十年来首个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并成功获批的 IPF 治疗药物,打破了该领域十余年无新药获批的僵局,标志着 IPF 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实现了该药的全球同步研发、同步注册、同步获批(仅在美国获批后 2 周内),真正实现了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

 

作为一种严重的致死性肺部疾病,IPF的典型症状为肺纤维化程度持续增加、肺功能持续下降、呼吸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IPF的自然病程多变且无法预测,预后不佳,患者在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年,5年生存率更是低于多种常见癌症,因而常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目前,IPF直接的致病途径尚不明确,治疗手段一直十分有限。

 

0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药物获加拿大卫生部有条件批准

 

加拿大卫生部已经附条件批准了由吉利德科学公司开发的药物Lyvdelzi,用于治疗那些在标准疗法中遇到困难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该批准旨在为现有治疗无法充分控制病情的个体提供另一种选择。

 

该决定是在审查程序之后作出的,该审查程序评估了Lyvdelzi对当前治疗方案存在困难的PBC患者的潜在益处。附条件批准表明,虽然该药物展现了前景,但可能需要更多证据来确认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04 口服便利+强效长效!中国原研药数据发布,为罕见肿瘤带来新解

 

2025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 Congress 2025)上,和誉医药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了自主研发的 CSF-1R 抑制剂匹米替尼(pimicotinib/ABSK021)治疗腱鞘巨细胞瘤(TGCT)的全球 III 期 MANEUVER 研究长期数据。

 

结果显示,依据RECIST v1.1标准经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匹米替尼在TGCT患者中展现出强劲而持久的肿瘤缓解疗效,临床结局评估(包括关节活动度、僵硬、疼痛和身体功能)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持续改善。

 

05 罕见肾病治疗新药进入Ⅰb期临床研究

 

10月21日,欧洲研究团队宣布罕见肾小球疾病-C3肾病(C3 Glomerulopathy,C3G)的候选药物CPV-104,已正式启动Ⅰb期临床试验。该药为一种重组人补体因子H疗法,旨在纠正补体系统异常。此前的单次递增剂量试验已在健康受试者中完成,结果显示安全性良好。该研究的推进有望为C3G患者提供潜在治疗选择。

 

06 C3肾小球病新药获FDA孤儿药资格

 

10月21日,圣因生物(SanegeneBio)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靶向补体C3的siRNA药物SGB-9768注射液近日获得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C3肾小球病(C3 glomerulopathy,C3G)。作为一种新型RNAi疗法,SGB-9768凭借每年仅需两次的皮下给药方案和良好的安全性,有望显著改善C3G患者的生活。

 

C3G是一种罕见的肾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为每年1~2例/100万人,多发于青壮年。约50%的患者在1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接受透析或肾移植手术;而在移植术后,50%-70%的患者出现复发。

 

07 潜在首款!罕见病创新疗法获FDA双重认定

 

10 月 21 日,生物制药公司 GondolaBio 宣布重磅消息,其附属公司Portal Therapeutics 的在研药物 PORT-77,已成功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认定与快速通道认定,用于治疗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EPP)和 X 连锁原卟啉症(XLP)这两种罕见病。


这一认定不仅验证了 PORT-77 的临床价值,更给长期面临治疗困境的患者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

 

08 全球首个胸腺上皮肿瘤药物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10月20日,复宏汉霖(2696.HK)宣布,公司创新型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HLX43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Orphan Drug Designation, ODD),用于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s)的治疗。

 

09 五种备受期待的疗法有望获批!小胖威利综合征全球治疗进展聚焦

 

 

普拉德 - 威利综合征(小胖威利综合征,PWS)是一种罕见遗传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机能与行为方面的问题。该疾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患者始终感到饥饿,且食欲无法自控。今年早些时候,已有一款新药VYKAT XR获监管机构批准,用于改善这种被称为 “食欲亢进”(hyperphagia)的无法自控的食欲问题。与此同时,多项针对该综合征的疗法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这些疗法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针对的症状也各有侧重。

 

今年获批的药物是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Soleno Therapeutics公司研发的 VYKAT XR。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二氮嗪胆碱(diazoxide choline),这是一种能增强人体饱腹感的分子。

 

点击链接查看了解五种正处于临床推进阶段有望在未来几年获批的疗法。

 

罕圈动态

 

01 罗氏2025Q3:终止开发10个临床项目

 

10月23日,罗氏公布2025Q3业绩的同时,进行了管线更新,一方面新增了9条管线,分别处于不同临床开发阶段;另一方面,又剔除了10条临床管线,其中有6条是新分子实体管线。

 

具体来看新分子实体管线的剔除情况,I期阶段有4项是来自中外制药开发的实体瘤项目,分别是TGF-β1单抗SOF10、CD137(又称4-1BB)单抗STA551、泛RAS抑制剂paluratide和CLDN6/CD3/4-1BB三特异性抗体SAIL66,此外还有LepB抑制剂RG6436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项目。

 

02 4 笔交易超 60 亿美元!上周罕见病赛道爆发

 

上周(10月13日至10月19日),全球罕见病生物医药领域交易活动保持高位活跃,共披露 4 笔交易,潜在交易总额约 61 亿美元,交易结构以合作研发与药物授权(资产收购)为主,其中包含 2 笔合作研发项目及 2 笔药物授权/资产收购交易。诺和诺德、百时美施贵宝、罗氏等跨国药企为交易核心参与主体,重点布局罕见病治疗、AI 药物研发、口服生物药递送技术等前沿领域,推动行业创新资源加速整合。


本周潜在交易金额最大的案例来自诺和诺德。10月15日,诺和诺德宣布以21亿美元从Omeros处购买其实验性罕见病药物扎替尼巴特(zaltenibart)的相关权利。

 

03 赛诺菲22亿豪赌成功!国内该病基因疗法启动招募

 

10月22日,赛诺菲宣布了其在研药efdoralprin alfa(SAR447537,前身为INBRX-101)在全球ElevAATe II期研究中取得了积极结果,在每三周(Q3W)/四周(Q4W)给药方案下,达成所有主要及关键次要终点。该药用于治疗罕见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

 

efdoralprin alfa 是一种重组人 α-1 抗胰蛋白酶(AAT)-Fc融合蛋白,最初由 Inhibrx 发现并开发。在2024年初,赛诺菲同意支付17亿美元收购Inhibrx,旨在获得其单一的罕见病药物INBRX-101,同时将Inhibrx的三种抗癌分子剥离出来,成立一家新的上市公司。算上监管里程碑付款,该交易总价值可达22亿美元。

 

04 34岁女歌手因罕见病离世,上月刚发布新作

 

身兼音乐制作人、影像创作人多重身份的中国台湾创作歌手黄小玫,近日因罕见病不幸离世,年仅 34 岁。她的团队已正式证实这一令人痛心的消息。

 

10 月 15 日下午,黄小玫团队发布讣告称,黄小玫近期因身体不适入院治疗,经诊断其患上的是罕见病 “NK/T 细胞淋巴瘤”。即便治疗过程异常艰辛,黄小玫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对抗病痛,遗憾的是,上天最终还是带她化作了最善良的天使。

 

05 今年前8月,北京罕见病药品进口值位居全国之首

 

作为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 “双发动机” 产业之一,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正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迈进。日前,北京海关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 年前8个月,北京地区医药健康产业相关商品出口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 58.3 亿元,同比增长 21.5%;医药材及药品出口 34.3 亿元,同比增长 6.8%。

 

作为本市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两大园区共注册各类企业120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0余家,独角兽企业17家。

 

06 从暴跌77%到涨超100%:Replimune溶瘤病毒疗法的“起死回生”之路

 

2025年,生物技术公司Replimune的溶瘤病毒疗法RP1经历了戏剧性的一年。7月遭遇FDA断然拒绝,股价暴跌超75%;而就在短短三个月后的10月,剧情出现惊人反转——10月20日FDA正式接受了RP1的重新提交申请,为公司股价带来近100%的单日涨幅。

 

这一跌一涨之间,不仅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神经,更关乎着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希望。

 

RP1(vusolimogene oderparepvec)是Replimune的核心候选产品,是一款基于工程化单纯疱疹病毒(HSV)并经融合蛋白(GALV-GP-R)和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武装的溶瘤病毒免疫疗法,能够表达GALV-GP R-蛋白和GM-CSF,实现肿瘤杀伤潜力最大化、肿瘤细胞死亡的免疫原性,并激活全身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07 北京2025年罕见病诊疗机构名录更新至74家

 

10月21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具备罕见病目录中所列疾病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名录(2025年)》,覆盖国家公布的207种罕见病,具备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数量由2023年的29家增至74家,涉及学科范围与服务能力同步提升。此举旨在完善区域罕见病诊疗体系,优化患者就医路径。北京市卫健委表示,将持续动态更新名录信息,强化全市罕见病诊疗管理与能力建设。

 

08 Nature子刊证实!153 人、702 份样本发现关键线索,DMD 血清生物标志物助力预后改善

 

10 月 13 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大规模研究,通过对两个中心 153 名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 702 份血清样本进行分析,成功发现了与患者运动功能和临床里程碑密切相关的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为 DMD 的临床管理和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

 

活动预告

 

01【患者招募】基因治疗 α1 -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项目报名啦!

 

目前,一项YOLT-202新型基因治疗AAT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工作正在进行。YOLT-202 给药修复 SERPINA1 等位基因中的单碱基突变,从而恢复血液中的功能性野生型AAT蛋白,同时减少异常Z-AAT蛋白的存在,以治疗AATD 相关的肺病和/或肝病。这将大大改善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该项目已被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用于临床试验。

 

如果您符合以下标准,则有可能参与此项研究:

 

1、年龄≥18岁且≤75岁的男性或女性(含边界值);

 

2、诊断为AATD且通过基因检测确认为PiZZ突变纯合子;

 

3、血液中总AAT水平小于11 μM或等效的mg/dL蛋白质;

 

4、接受增强治疗的患者必须愿意在入组接受给药前至少6周以及在研究期间停止增 强治疗(除非临床上提示需要)。

 

在参加本研究之前,您将接受额外的检查,经过筛选,最终由研究医生判断您是否符合全部标准。

 

02 【患者招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两项国际多中心 III 期研究启动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两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同步招募启动,均聚焦新型药物riliprubart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为不同治疗需求的患者带来新希望。两项研究均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现将核心招募信息公布如下:

 

03 中德美英等十余国专家齐聚!2025国际线粒体病大会暨儿童罕见病国际论坛即将举办

 

由复旦大学医学遗传研究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办,蔻德罕见病中心及瑞鸥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 “2025 国际线粒体病大会暨儿童罕见病国际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东方滨江大酒店隆重举行。

 

04 和我们一起助力中国罕见病事业 | 蔻德罕见病中心2025年度招聘计划

 

蔻德罕见病中心(CORD)是一家专注于中国罕见病行业的公益性患者倡导机构,自2013年由黄如方先生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患者利益为核心,推动中国罕见病行业的积极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各利益方的支持下,CORD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得到了患者家庭及行业的广泛赞誉,已经逐渐成为全国最大规模、最具国际视野及最有影响力的机构。我们的工作始终离不开更多人才的加入和支持,我们欢迎每一个有专业背景、有远大志向、认同我们的使命和价值观的同仁能够加入我们!

 
 
已无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