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披露该自治区正持续深化医保改革,通过扩大门诊用药报销范围、动态调整门诊特殊慢性病用药目录、拓展“双通道”药品供应渠道等多项关键举措,不断提升医保用药可及性,切实为包括罕见病患者在内的群众减轻就医用药负担。

最让罕见病患者受益的变化是:在扩大门诊用药范围方面,更多的药不住院也能报销。今年6月1日起,新增75个适用于门诊治疗的高价、罕见病等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全区单列门诊统筹支付药品达147种,其中有44种适用于罕见病的药品,惠及多发性硬化、发作性睡病、低磷性佝偻病等34种罕见病患者群体,参保患者在门诊就医就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并享受医保报销,不仅大幅减轻了住院医药费用负担,提高了就医便利性,也缓解了人员陪护带来的各方面压力,还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
参保人刘女士的经历便是这一政策成效的生动例证。刘女士患有“IgA肾病”,此前长期使用靶向药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治疗,每年治疗费用高达5.25万元。在政策调整前,按照职工医保在职人员普通门诊统筹待遇计算,她每年仅能报销2000元;而在该药品被纳入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后,她每年可报销3.68万元,实际报销比例提升至70%,经济压力得到显著缓解。
为进一步完善慢性病及重症疾病用药保障,广西还出台了《广西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办法》,将恶性肿瘤等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慢性或重症疾病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保障范围,保障病种数量从29个扩大至38个。对于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符合支付范围的药品费用,均可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与此同时,广西每年会动态调整门诊特殊慢性病药品目录,截至目前,该目录已纳入1658种药品,为包括部分罕见病患者在内的门诊特殊慢性病参保患者筑牢了基本用药保障防线。